省信访局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
根据党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 3月30日,省信访局组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刘保成同志围绕“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主题,运用多媒体手段从“什么是担当”、“为什么要当担”以及“怎样当担”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讲授了“担当”的含义、重大意义及实践要求,强调,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践行“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思路的征途上,作为信访干部,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到甘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一、要甘于担当。一是要有胸怀。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要有先忧后乐的思想情怀。要有全局意识,大局观念,胸怀博大,有气魄、有胆略,只有这样才能担当。二是要有信仰。党员干部要在政治上始终保持坚定,在贯彻执行决策指示上,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在日常工作中,要有很强的政治警觉性和鉴别力,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执行政治纪律上,要更加严格、更加自觉,坚决杜绝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三是要有精神。精神凝聚气质、通达未来,是事业的进步之基、发展的动力之源。担当精神既是党员、干部的重要品格,也是激发动力、聚集合力、迸发活力的精气神。
二、要敢于担当。一是要有气概。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二是要有韧劲。干工作,一旦认定目标,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为任何艰难所困,不因一时劳苦而馁,以不抓出成果不松手、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和韧劲,像“锤子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颗接着一颗钉,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三是要有恒心。做事情,常常会遇到困难,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去克服它,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唯此方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许多失败,其实只要再多坚持一分钟,或多付出一点努力,便可转化为成功。
三、要善于担当。一是要提升素质。担当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有过硬的“底气”,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越高,底气就越足。有了硬本领才能敢于担当,才能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住、干得好。我们不仅要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本职工作,还要精通本职工作,做“心中有责、心中有民、心中有戒”的信访干部。二是要掌握方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为信访事业的实践者、推动者,我们必须要研究政策、吃透精神,还要深入调研、掌握实情,更要学会“抓领导、领导抓,抓重点、重点抓,抓具体、具体抓”的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想问题、抓工作、解难题。三是要勇于创新。推动信访工作创新的关键是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从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合法诉求问题入手,用新理念来提出新思路,用新举措来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努力使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学习过程中,每位党员都被深深吸引,为能成为一名信访干部感到光荣,也真切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信访干部所肩负的重大责任。“生命因为崇高而美丽,事业因为当担而辉煌”,刘保成同志强调,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信访工作始终,积极适应社会矛盾新变化,深入研究社情民意新情况、新动向和信访矛盾新特点、新规律,用勇于担当的政治情怀,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奋力开创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局面。